2020-08-03 14:25:57 来源: 阅读:-
不要以爱为名,将孩子养成“生活无能”的巨婴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培养,对于尚且年幼的他们,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但那不代表他们一辈子都需要家长的帮忙,有的时候父母的关心过多了,事事都替孩子包办的结果,就是将他们养成了一个凡事都不会自己拿主意,自己动手做的巨婴。
虽然很多新闻报道中都是比较极端的案例,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生活无能”,比如说不会做家务,生活将懒散拖延,很多基本常识不懂等等。
这些孩子往往都有一对控制欲很强的父母,他们试图插手孩子的任何举动,希望能把一切都安排得很妥帖。
但生活从来都没有完美的答案,对于家长来说永远都没有满意的时候,这就衍生出来了各种严厉的管教方式,然而这样以爱为名的控制对孩子来说不仅会造成逆反心理,还有可能让他们失去生活的能力。
家长太强势孩子就会弱势,这是必然的,非常有能力的父母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培养孩子,结果只能是孩子要不就很听话,要不就很叛逆。
孩子的人生不可能完全由家长掌控,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人格,不考虑孩子是怎么想的,不尊重他们的感受,孩子活得也不会快乐。
家长总是置若罔闻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的身上,这不是爱,而是以爱为名的行使自己的控制欲。
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就会在那里一生都感到痛苦。这样的爱令人窒息,喘不过气来。
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更好,这能理解,但是不能太偏执地用过于强势的方式去要求孩子。一旦教育方式出了错,就会破坏亲子关系,这个时候控制就变成了无形的枷锁。
如果家长的控制密不透风,最后受伤的只能是孩子,爱需要尺度,不能将孩子的人生捆绑在自己手里,父母对孩子的未来可以有期望,但不能将其变成严格的要求。
对孩子的需求给予回应,而且对他们独立人格和责任心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有自信,勇于探索未知。
父母要培养出来的是自己的安全感足以支撑其进行正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孩子,而不是离开了父母就什么都不会做的人。
一句“为你好”绑架了孩子太多的能力,过度的关心换来的就是孩子想要逃离,爱放错了位置就会成为伤害,父母的任务原本是呵护孩子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最后亲手将他们送上自己要走的路,成功分离。
生活中最深厚的缘分是在渐行渐远中趋于真实,一个孩子在成长期最宝贵的就是自我发展,家长越不放手,孩子有可能就会和父母势不两立,到最后两败俱伤,家长到最后只能摇头说“孩子真不听话”。
家长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孩子指路,却不能限制孩子,只按照自己铺的路走,规划是一种远见,而规定就成了专治。
教育的本质原本是教会孩子和自己相处,和世界相处的能力,家长能做的就是承认他们会与自己渐行渐远,但却愿意给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信赖,给他们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让示范代替操纵,让鼓励代替惩罚,让孩子有机会去选择不一样的人生,父母都是盼着孩子好的,但却不能用错了教育方式。
控制是对孩子的情感勒索,人只有当真实感受被确认的时候,才会有幸福的存在感,父母如果只相信自己的“正确观念”就会漠视甚至完全否认孩子的感受。
经常被强制的孩子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好,反而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好事也变成痛苦的事情了。
家长可能会婚姻不幸福,工作不理想,即使有很多困难也不能将这些压力变成控制欲倾注到孩子身上。
孩子并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只要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到生活中,孩子就可以活出远超出父母想象所及的精彩人生。
有的时候就是自己的压力,让他们生出无穷的控制欲想要掌控孩子,其实很多的亲子之间的问题都源于很强的控制欲,一旦家长放手,这些问题反而就会消失不见。
家长自己内心不自由,就会恐惧给孩子自由,正是因为恐惧,才会给孩子投射各种负面联想。父母在什么方面不控制孩子,孩子反而会发展得更好。
什么事情该管,什么事情能放手,这是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先去想一想这是属于谁的事情,如果是家长的那就可以管,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放手。
家长可以给建议,但最后的决定权还是要在孩子自己。少给一个答案,孩子的人生可能就会多出一种可能。